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news.sina.com.cn/s/2019-03-31/doc-ihsxncvh6975968.shtml"
原標題:家長要成為理性消費者 現代社會的特征之一是“消費社會”,人們的一些消費需求不是來自真實的需求,而是被廠商、廣告商所誘導出來的。生產者經常通過人為制造出一些消費需求,目的是銷售人們可能并不實際需要的產品。比如一些廠家為了銷售他們的老年營養品,便通過各種營銷活動,讓老年人相信他們的健康確實需要這些營養品,從而變成營養品的消費者。商家要使大多數老人相信,他們的確需要這種產品。在制造這些消費需求的過程中,老年人之間的互動必不可少,廠家會通過各種活動將老年人組織在一起,老年人互相分享經驗,使得原本不相信營養品的老年人也會相信,甚至成為積極的消費者。 在中小學校外培訓領域,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人為建構起來的消費市場。現代教育的本質,就在于通過規范的學校教育,使居民在就業前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,實現社會化。社會現代化與學校教育的普及密不可分,學校教育承擔著最主要的教育功能,學校之外的教育應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,提供一些個性化、差異化的教育,比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輔導,對一些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(比如在藝術、體育等方面具有一定天分或潛力的學生)提供專門的教育培訓。然而,現在校外培訓已經成為一個產業,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市場,造成一種所有的學生都需要接受校外培訓的氛圍,在很大程度上,這個市場是這個產業所制造出來,學生的需求也是被誘導的。 特殊教育的普遍化是制造需求的重要手段。校外培訓本來是為孩子提供一些個性化教育,比如學校教育可能不能滿足一些有特殊天分的孩子的個體化需求,包括音樂、體育或者數學等,但是校外培訓正在把這些個性化教育普遍化,似乎所有的孩子都要學習鋼琴,學習美術,學習冰球,如果沒有給孩子在小的時候提供這些教育,似乎就是家長的失職,特別是對于望子成龍的中等收入階層的家長來說。個性化的需求變成普遍的需求,于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就被制造出來了。 讓孩子能夠出頭是校外培訓的另一個重要吸引力。學校教育提供了最基本的語文、數學等知識的系統教育,但是要想使自己的孩子能夠超出同齡人,從而成為同齡人中最出色的,那么就要給他超出同齡人的教育,所以許多英語、數學和語文的課外班紛紛出現。參加了課外班的人獲得了知識的強化,這反過來刺激那些沒有參加課外班的學生也要參加課外班,這樣才能重新回到同等水平的競爭上,于是所有孩子都要參加課外班,還要參加最好的課外班。別人的孩子參加課外班就成為自己孩子參加課外班的理由,如果孩子參加課外班以后成績有所提高,那自然要堅持參加課外班;如果沒有提高成績,那就更需要參加課外班,而且要參加更好的課外班。 校外培訓更是通過考級來不斷鞏固這樣一個消費市場。正像一些消費者需要名牌來表明自己的身份一樣,各種考級和證書也是一種校外培訓的炫耀品。大部分的學生參加了許多課外班以后,考級和證書就成為最好的刺激和炫耀。對于孩子來說,獲得一個證書是一種刺激;對于家長來說,一個級別證書也是一種炫耀。 在制造這樣一個巨大產業的過程中,學生的家長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在很多時候,家長通過相互暗示和自我暗示,不斷產生一種校外培訓的焦慮。如果一個孩子進入一個一般的學校,家長就會想,如果孩子進入的學校一般,要在未來的競爭中成功,就需要更強化的教育,所以需要去上課外輔導班;如果幸運地進入一個比較好的學校,也會自我暗示,周邊的學生都那么出色,要想表現更好,就更需要上輔導班。在家長的互動中不斷討論要學習什麼,要去上什麼樣的校外輔導班,從而形成相互的暗示——上課外輔導班成為普遍現象,不上反而成為異類。 作為一個產業,校外培訓的迅速發展既有其積極的一面,也有其消極的一面。作為學生的家長,必須要成為一個理性的消費者。首先要認識到,這個市場給家長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消費品,對于那些有真實需求的學生來說,校外培訓可以滿足家庭的一些特殊需求;其次也要認識到,同所有其他消費品市場一樣,這個市場上也存在故意夸大或虛假的宣傳,并非所有孩子都需要校外培訓補充,也并非所有的校外培訓都是有效的;第三,要合理安排孩子的時間,把孩子放到課外輔導班也許可以學習和鞏固一些知識,但同時也減少他們游戲、自我發展和自我選擇的時間。供圖視覺中國(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曉毅)
關鍵字標籤:一對一補習班學費
|